本栏目主持人宣兆琦:
培养“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”作为我校的育人理念,自从提出的那一刻起就包含着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属性。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头理论,而空头理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;同理,没有理论的实践则是盲目的实践,而盲目的实践是难达目标的。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是一条切实有效的正确途经。因而,在落实我校“九个一”文化育人工程的过程中,坚持理论指导实践、实践检验理论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是必须的。
我国著名历史学家、齐鲁文化研究专家傅永聚教授在提出培养“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”的育人理念伊始,就对相关的理论问题与学术问题做了全面系统而又深刻的研究,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。其初步成果主要包括:文化与民族,文化与文明,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,中华文字与中华历史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中的独特作用,大一统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华文化赖以生生不息的空间优势,和合、小康、大同---中华文化的人类社会福祉安排与追求,道尊于势、以道抗势是中华文化精神中对真理追求的最高体现,因革损益、旧邦维新、守正出奇、自愈自新系统---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机制,中华文化的主流(核心)是孔子儒家思想,教化与学习是中华文化修养“成人”的手段与宗旨,中华文化(文明)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,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,使古老的中华文明获得新生等等。现把傅教授《有关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初步理论思考十二条》在本栏中陆续发表,以飨读者。理论是创新的,学术是深刻的,而呈现给读者的却是傳教授深入浅出的表达。请各位读者静下心来,聆听傳永聚教授道约言要而又娓娓动听的解读吧!
有关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初步理论思考之六:
和合,小康,大同是中华文化的人类社会福祉安排与追求
傅永聚
无论什么社会制度,无论何种执政集团,安排好人们的社会福祉,实行良治目标,都是共同的历史责任。中华文化中和合(包括天人合一,以和为贵),小康,大同理想,为人类生存秩序安排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,堪称“东方模式”。天人合一,是强调人与自然(自然与精神)的统一,民胞物与,这与西方的“克服自然”“战胜自然”不同。以和为贵,是强调多样性的统一。对内,和为贵;对外,多边主义,合作共赢,四海之内皆兄弟,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,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。社会发展目标即《礼记礼运》之小康,大同。